查看原文
其他

争鸣|西方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CSCG 华南文化地理人 2021-09-20

卢薇,尹铎,朱竑.西方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9,74(10):2178-2191.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非人类物质与人类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人们意识到越来越难以将世界整齐地划分为“人类”与“非人类”的空间。因此,“人类”与“非人类”世界的重叠地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趋势被称为“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

  后人类主义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地理学中得到快速发展。在对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中,Whatmore提出新术语——“more-than-human”(MTH),并在地理学领域内率先发展了一种新的探究模式,即MTH模式。该模式将地理学与生物哲学相结合,同时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现象学和非表征理论。它弱化了科学与哲学理论的表征功能,而强调所有的理论都是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将建立理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实践的技艺,对所研究的世界进行干预。运用这种探究模式展开的地理学研究即为“超越人类的地理学”(More-than-human Geographies, MTHG)。

MTGH研究源起

  MTHG的发展受三大理论流派的深刻影响: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生机论(vitalism)与生物哲学(biophilosophy)、非表征理论(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ANT旨在揭示和追踪多元行动者之间的关联,将其视为产生于网络中的各种关系的结果,从而有助于深化对塑造世界的复杂关系的认识。科学研究与ANT的主张为早期的MTHG研究摆脱(社会)建构论与(自然)实在论的争论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支持,助力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异质性(heterogeneous)现实出发,去追踪那些不能被简单划分为“社会”或“自然”的各事物之间的关系。

  生机论(vitalism)认为生物的机能与活动无法单纯用物理学或化学来解释。该理论主张尊重多元生命形态与物质存在,把人类与非人类(动植物、无机界) 的空间与关系构想为互为依存、互动共生。

  非表征理论是一种挑战表征与建构主义的理论。它的目标并非寻求将现象理论化,而是尽可能融入具象的地理情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践及其影响。非表征理论为人们如何在实践中接近主体提供了方法指导。

▲影响MTHG的三大理论流派核心观点及其影响


热点分析与主要研究议题

  MTHG在西方地理学界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并以强大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其中。结合软件分析与文献阅读梳理,本文分别从新动物地理学与自然保护、城市社会文化与生态政治、物质性与商品经济、身体与生命健康、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5个方面对MTHG研究主题进行归纳。

  新动物地理学与自然保护:不同于以往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学研究,新动物地理学强调动物与人类一样具有主体性(subjectivity)和能动性并能够与人类一起构建地方。地理学者对人与动物的研究关注点本质上仍然在于解释人地关系,并寻求改善这种关系。

  城市自然、社会文化与生态政治:MTHG主张将城市作为人类与非人类的混合体来研究。城市生态的形成过程亦是MTH行动者作为独特的物质-政治实体而呈现的过程。也就是说非人类不是简单地“重返”城市,而是作为城市生态政治的一部分进而成为城市集合体本身,这启发了地理学者对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进行新的思考。

  物质性与商品经济:一些学者注意到物质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中以往受到忽视的非人类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认识到这些非人类的物质条件和它们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有利于制定更合理的经济政策。

  身体与生命健康:受新文化地理学“身体转向”的影响,MTHG的最新研究开始聚焦于人类自身。MTHG关于身体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健康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相似之处,涉及身体、生命健康等话题,但更强调人类与其周边的非人类物质的密切关系。

  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一些学者最近也开始关注其他形式的非人类实体的物质性和能动性,包括传统意义上被视为自然地理学领域的大气、水文、地球物理系统等。但与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研究并不侧重于探索客观自然规律、发生机制或分布区域,而是注重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人与非人类如何共同构成行动者网络,各行动者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从研究实践中寻求可能的解决办法。

▲在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的视角下,如何重新审视特殊的动物空间?

结语

  目前,西方地理学中已有很多关于MTHG的理论探讨,MTHG相关方法究竟该如何应用于实践是近年来学者们更为关注的问题。

  总之,MTHG还有许多可以进一步展开的研究案例以及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中国地理学者应该如MTHG所倡导的那样,继续扎根中国本土现实,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并提升至理论,如此才能不落窠臼地摆脱西方化与本土化、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研究。


文稿|何兆聪

编辑|陈浩然


内容发布及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若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图表源于网络及论文,见原图水印,非商用图侵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